《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王天觉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最浪费不起的也是时间。《庄子·知北游》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你看那白马,飞也似的在两山之间跑过,只在一刹那间,人生也恰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鲁迅先生说:“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所以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时间如此宝贵,以至于古代先贤反复在诗中咏叹时光匆匆,人生易逝。下面这首《汉乐府·长歌行》就是一首勉励青年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名篇佳作。

南宋 佚名 《荷亭销夏图》

《汉乐府·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 沈周 《柳塘独钓》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是汉武帝设置的朝廷音乐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和诗。后来,乐府里搜集与整理的诗歌也被称为“乐府”。这首乐府诗的作者已不可知。诗的大意是:园中的葵菜长得郁郁葱葱,早晨的露水等待被阳光晒干。阳光照耀大地,为万物播撒希望,使万物生机勃勃。时常担忧秋天将至,叶子会枯黄,花儿会凋谢。无数条河水奔流向东,什么时候见到它们向西流回来了呢?少年时若不及时努力,年老以后就只剩悲叹、追悔莫及了!
作为一首劝人珍惜时光的说理诗,这首诗绝无枯燥乏味的说理,而给人一种娓娓道来、浑然天成的感觉,这缘于它采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起兴,又叫“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如《诗经·关雎》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起兴。为了奉劝青年珍惜时光,诗人先从自然界的一种植物“葵菜”说起。前两句说,葵菜郁郁葱葱,渴望露水、阳光的滋养。三四句说,太阳出来后,普照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可以想象,葵菜也一定在太阳的照耀下蓬勃生长。五六句说,葵菜担心秋天来临,它会叶黄花枯。这六句,从葵菜的青葱,写到茂盛,再写到未来的枯萎、凋零,映射着人的一生也要经历由盛转衰、由生到死的过程。
七八句,笔锋一转,写河流,以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比喻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以上八句,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步步蓄势,向世人展示了世间万物枯荣有时,生命短暂不可周而复始的残酷现实。最后,诗人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至理名言将全篇推向高潮!宛如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
古人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纵观历史上一切有伟大成就的人,无不珍惜时光、刻苦努力。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曾有人问孔子的学生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如何回答。
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可以这样说:孔子是一个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记的人!”
孔子的一生,始终跟时间赛跑,他曾对别人说:“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和我一样忠厚守信的人,但很难有像我一样爱惜时光、勤奋好学的人。”孔子活到老、学到老。据说他晚年读《周易》时,多次把书翻坏,于是有了“韦编三绝”的成语。惜时好学使孔子成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和孔子一样,宋代学者朱熹也惜时笃学。据说,他写过一首《偶成》诗劝勉青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歌开宗明义地说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要想成就一番学问并非易事。前一刻还停留在池塘生春草的美梦中,后一刻就发现门前已是落叶满阶、秋声入耳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并非朱熹所作,是别人转嫁到他名下的。果真如此,则朱熹在世人心中已成了惜时如金的榜样。朱熹后来被尊为“朱子”,其学术地位与孔子一样崇高。钱穆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俗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像孔子、朱熹这样的伟人尚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发愤读书,刻苦努力,更不要说今天的年轻人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拥有比古人优越百倍的学习条件,更应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良训,从而谱写出当代青年人的精彩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