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有巧拙,艺无古今” —访版画艺术家卢雨

炜炜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卢雨
卢雨工作室坐落在长沙最富有艺术气息的后湖国际艺术园,在这里,卢雨老师和我谈起了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和心路,也谈到他对于版画艺术的见解,工作室里的每一幅画仿佛都在和我一起倾听卢雨老师这堂生动鲜活的版画艺术课。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本期嘉宾卢雨老师是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美协理事。代表作《秦王扫六合》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蒙恬屯边》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创作工程”,由中国国家画院收藏;《峥嵘岁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洋务运动》入选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青藏铁路》入选“‘红船颂’建党百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由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还有许多作品入选许多重要展览。2019年入选首批“长沙市文艺名家工作室”名家。

版画 《沁园春·雪》
Q:您为什么会选择版画这个方向呢?版画和国画、油画有什么不一样呢?艺术要求方面有什么区别?
卢雨:我是宜春高安人,宜春版画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声名远播,到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被文化部授予“版画艺术之乡”的称号。我爷爷是美术老师,做版画;我父亲是美术兼音乐老师,也做版画。我十八岁的时候在我父亲所在的高安中学教美术,高安中学的校歌是我父亲写的,校徽是我设计的,现在还在用。我从小就跟着我爷爷和我父亲学版画,去中央美院上研究生班,也是先学版画,之后才学习油画。
版画跟设计更接近,古代的一些书里的插图,比如唐代的《金刚经》插图,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经》插图,就是用版画制成的。传统版画的版,有木版、铜版、石版,又分凸版、凹版、平版。后来慢慢发展才有了很多其他材料,丝网等等。版画的发展其实是跟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而且,版画在中国革命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版画一般是复制,1931年起,鲁迅倡导新兴木刻,我们国家才有了创作的版画。因为版画的可复制性强,所以在宣传方面作用显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版画的地位一直还是很高的;后来由于市场经济浪潮,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国画、油画的商业价值,国画和油画价格见涨,这时候学版画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可以说版画就从兴盛进入了沉寂。
近些年,版画在很多美术家的推动下又开始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
版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丰富性,它有丰富的绘画语言,形式感好,装饰性也强,表现很丰富,没有那么多约束,门槛几乎没有,也容易激发创新。国画和油画对技艺上的要求更高一些。

版画 《青藏铁路》
Q:您的版画和传统的版画有什么不一样?
卢雨:传统版画主要是复制,而且主题、作画的材料都比较有限;现代的版画是创作,主题、材料、形式等等都很丰富。
我个人一直认为美术创新需要突破画种的边界,比如我的版画会通过一些材料和肌理的处理,做出一种油画感。再比如将凹版做出凸的感觉,注重对局部细节的处理,让画面可以整体看,也可以局部看。
我认为可以大胆运用一些新材料,让图像更丰富、形式感更强、视觉冲击更强烈。
组成画面的元素其实无非是点、线、面和色彩,这里面通常需要借鉴很多其他画种和学科的东西。
比如我在画作中经常用到的点状刻痕,其实借鉴了数字艺术的逻辑,但跟数字艺术又有不同,数字艺术是单纯的复制,我的每个点会更加随意有个性。这其实就是思考如何让具象和抽象统一起来,这样的统一就会产生突破。
Q:能不能跟我们的读者聊聊,《秦王扫六合》是如何诞生的?
卢雨:十多年前,湖南组织了一个“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工程”,我的两幅作品都被收藏了,《松柏高立—齐白石》就是参加这个工程其中的一张,这是湖南省第一批重大历史题材被收藏的作品,编号很靠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创作作为基础,才有了后来我参加“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当时选题是公开的,我之所以会选“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题材,也是因为做这个题材的人少,题材难度大,相应的作品也会少一些,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这个题材难在宏大、抽象,涵盖的内容太多,选哪个角度最有代表性呢?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该如何用视觉去呈现呢?我后来想出了一个点子,我想象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场面,代表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当我想到开国大典的时候,自然联想到阅兵、受降、颁布诏令等等,我再用诗意化去表现,又联想到了李白的那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首诗非常有气势,如果能够把这首诗吃透的话,那么这种主题创作肯定能够打动人。

版画《秦王扫六合》
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打磨,请了很多专家来提意见,最初的版本,画面里的士兵和天空是各占二分之一的,但是现在的这幅画里,旗帜和天空占到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天空中还有翱翔的雄鹰,这个改动主要是增加这幅画的写意性;前面加了一排俘虏,主要是增添了故事性。前期做了非常多的小稿子,试版,画面里的秦兵人物造型参照兵马俑的同时,也做了一些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调整,比如他们的头身比,再比如车马的比例,跟兵马俑里铜车马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兵马俑的元素加进来,能够把大家拉回那个时代,感受到那种秦代的古朴之美;而一些符合现代审美的调整,则让大家感觉更近、更亲切,这就打破了传统版画的形式。
我当时没什么名气,湖南省当时也就这么一件作品,因为最后还会要验收,验收过关之后才算完,所以压力非常大。当时我们入围之后都不敢宣传,一直到送去北京,评完以后验收,消息都没出来。不过好在最后硬骨头啃了下来,这件作品影响不错,入选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型文献画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作品集》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文献集》。还入选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编纂的《2016中国美术年鉴》,被评为了年度精品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去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必修教材里面还写进去了这幅画,这样,这幅画才算是做成了。
这个“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活动对版画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推动,整个活动有十六张版画,全部通过了验收。
Q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AndyWarhol使用的丝网印刷也是版画的一种工艺,不同于他的取材,您的版画取材比较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比较宏观、深刻,这是为什么?
卢雨:Andy的版画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性,是一种商品广告制作工具。客观上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现当代艺术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东方的现代艺术是不否定传统的,我们讲传承,讲升华,重技艺,是不断地把一样东西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致;西方的现当代绘画否定传统,不断创新,独到是第一位的。所以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模仿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不存在技巧如何高。
Andy的波普艺术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超越了美术的范畴,它更多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消除权威,稀释严肃性的观念,他要表达的是把一些权威的、神圣的东西拉下神坛,变得大众化、流行化。西方艺术到了现当代,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样式,我们主要还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我认为当代的艺术,不管用什么艺术形式表现,都应该要有思想,要有新的观念,如果只是技术和技巧,虽然能够成立,但是无法成为代表时代主流价值的作品。
“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艺术的标准、语言虽然多元,但也还是有高低之分,我们对当代绘画,也应当有要求,当代的主题创作,应当有当代的语言在里面的。

版画 《松柏高立—齐白石》
Q:您是如何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灵感、找到素材的?
卢雨:主要是因为我的身份。我是一个大学老师,老师很难成为先锋派,也很难走极端,因为教学是有规范的,这种规范让我们看到过去优秀的东西和现在优秀的东西,以及发展的趋势。

版画《黑海·雪》
Q:现在的版画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
卢雨:版画的发展其实跟学科发展是相吻合的,版画的时代性、当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明确。版画可以同科技、设计、数字艺术,甚至同摄影进行融合交叉,这种交叉学科正是我们现在要鼓励的。
现在中央美术学院已经有实验艺术、科技艺术专业了。科技艺术跟我们之前理解的科技和艺术不一样,科技艺术是我们运用现在的科技成果和新的手段表现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并不是说用这样的技术去做设计、做实用艺术。
我自己最初就得益于版画和油画的交叉,不是那么纯粹,但恰恰很有意思。当然CHUANGZUO 十步芳草 《“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访版画艺术家卢雨》这个得建立在一种较好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上,眼光要高,思想要深,能够对过去有所了解,对未来有所预测,在这个基础上的艺术创新就有意思了。
我认为版画的运用会越来越广,画种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难易不能决定艺术的高低,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关键还是作品能不能打动人。

卢雨
Q:我们的读者大多是青少年,如果他们想学习版画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条件呢?
卢雨:版画基本上是零门槛,现在好多培训机构都教版画,也有木刻刀和木版卖,版画的语言很丰富,有形式感、有装饰性、表现很丰富,没有那么多约束,很能培养创新能力。
Q: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成功的秘诀吗?
卢雨:搞艺术最重要的是要喜欢,要有兴趣,要执着。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小时候我就喜欢画古代的人物,现在还是对这种历史题材感兴趣。

还需要专注耐心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才会去进行细致的观察。美术是有阶段的,从最开始“天天不知道画什么”的状态,到“什么都能成画”的状态,你自己就成功了。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