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忆李白》赏析

王天觉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培根说过,“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人生的必需品,它如同水中的盐,使人生活有趣而不乏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作家,都喜欢歌颂友谊、传递友情。这其中就有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官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有很多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比他大11岁的李白。杜甫一生给李白写过十五首诗歌,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下面这首《春日忆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明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清 王翚 《水阁幽人图》
这首诗写于唐代天宝五年(746)。两年前,李白因触怒朝廷中的权贵而罢官,他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二人一见倾心,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二人携手同游,在山东、河南一带策马扬鞭,登台高歌,饮酒赋诗,十分惬意。后来,李白去了江东,杜甫来到长安。寓居长安后,杜甫十分挂念千里之外的李白,于是提笔写下这首诗歌。诗的大意是:李白啊!你的诗歌真是天下无敌,你的才思真是敏捷超群。你的诗风清新,如同北朝的庾信。你的气度俊逸,如同南朝的鲍照。此刻,我住在长安,满眼春树葱郁。此刻,你游于江东,仰望日暮之云。何时能与你再会,一同举杯畅饮,品诗论文?
诗写得很好,冲口而出,如行云流水。
更妙的是,杜甫用了“暮云春树”的比喻,朋友间的感情顿时被雅化、被升华。诗题叫《春日忆李白》,写“春日”的就两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乍一看,对仗工稳。再一看,情真意切。渭北,指渭河北岸,是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江浙地区,是李白漫游的东南一带。杜甫客居长安,是定居的状态,于是用了“春天树”的意象,暗示自己和树一样深固难徙。李白漫游江南,是漂泊的状态,于是用了“日暮云”的意象,暗含友人和云一样漂浮不定。“渭北”与“江东”越遥远,“树”对“云”的思念就越强烈。这纯粹写景的两句,实则蕴含着无限深情,是诗中借景抒情的名句。“暮云春树”后来成为一个成语,用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友情,单有诗意的表达还不够,还需有志同道合的精神灌注其中,才会熠熠生辉,崇高伟大。杜甫对李白的推崇,首先基于对他才华的仰慕。“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四句排闼而来,全是对李白盖世才华的讴歌。杜甫还在另一首诗中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显然,在杜甫心中,李白就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思念他,赞美他,就是拿他做榜样,向他学习。诗的最后两句“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就表达了这一愿景。李白,是有傲骨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才被迫离开朝廷。杜甫曾写诗为他鸣不平。可见,他对李白的推崇,又不全是才华,还有对他人品道德的认可。他视李白为知己,李白也视他为知己。只有知己,才惺惺相惜。

明 王时敏 《松风叠嶂图》
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君子之交,古往今来并不少见。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与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开始了文字之交,他们在翻译苏联文学上通力合作并通信探讨。鲁迅CHUANGZUO 新知学院 《<春日忆李白>赏析》先生比瞿秋白大18岁,却被他的人品与才华折服,曾亲笔抄写了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送给瞿秋白,表达对这位知己的珍惜与敬意!可见,真正的友谊,一定是君子间的道义之交,而非小人间的利益之交。君子之交讲求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高贵,它因此被广为传诵。
大学者郭沫若说:“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这样的光辉,既是文学的并列,又是道德的垂范。杜甫后来经历了安史之乱,他倾注了极大热情写民生疾苦、写家国命运,成了古代爱国诗人的典范。从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可以看出,在向“诗仙”李白学习的过程中,他最终超越了他的榜样!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