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评略
陈善君:文艺学博士,编辑。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策划组织了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等 50余场学术研讨会。发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高举人民文艺的旗帜》《歌“山乡巨变”颂“精准扶贫”唱“百姓心声”》等文章 50余篇。主编《湖南文艺 60年·文艺评论卷(上、下)》《周立波文艺讲稿》等图书。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亲临岳麓书院,明确提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出品的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用一组五个乐章的交响乐,通过编织在风平浪静、风雨欲来和波澜壮阔之间时空交织的音乐流动,塑造了“实事求是”的核心音乐意象,艺术呈现出“实事求是”思想的孕育传统、红色血脉、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特别是表现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升华,用动听的旋律和美妙的音符演奏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次新飞跃”这一华美乐章,从而展现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思想原则和实践要求的深刻内涵与力量。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倾情奏响“实事求是”,艺术诠释“思想策源”,让思想插上音乐的翅膀,让音符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该交响组曲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讲话的深切回应,是对千年学府的深沉表白。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探究了“实事求是”的来源与升华
组曲的第一乐章《千秋文脉》,采用奏鸣曲式,主部主题中木管与弦乐相交织,着重表现大自然的万千姿态,副部主题为管钟的轻声击奏,着重表现历史的绵延不绝。而后通过跳跃的三拍子展开,再以竖琴长笛对话和人声吟唱模拟再现,使凸显“岳麓书院”千年景观、千年变迁、千年人文的音乐形象逐渐显现,并不断丰富起来。伴随着“岳麓书院”音乐形象的确立,“实事求是”的音乐形象也若隐若现。后者的音乐要素和形象要素,已经被作曲家巧妙地镶嵌其中,并不断地加以呈现。第一乐章告诉我们,先有“岳麓书院”,后有“实事求是”,而有了“岳麓书院”,必有“实事求是”,艺术性地揭示了“实事求是”的孕育传统。
组曲的第五乐章《时代之光》,采用变奏回旋曲式,在表现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段激昂回旋的旋律之中,将“实事求是”的音乐形象贯穿其中,彰显出人民爱戴领袖的颂歌主题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舞蹈主题,最后在乐队与合唱的融合中,进入“交响”的高潮。第五乐章《时代之光》艺术性地告诉我们,依靠“实事求是”,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实践之中,我们又不断升华了对“实事求是”的认识;融汇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的新时代“实事求是”思想,必将更好地指引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五乐章《时代之光》以“交响”之音符,点亮了时代之光、思想之光、精神之光。
二、艺术观照了“实事求是”的形成与实践
组曲的第二乐章《一院弦歌》,采用复三部曲式,通过双主题对比展开的形式,再现“朱张会讲”的盛况,表现了岳麓学子在思想上“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碰撞与融汇,最终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的求学理念、思想观念、行为作风得以形成,并在日积月累中成熟、爆发,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力量。
组曲的第三乐章《百年风华》、第四乐章《十年丰碑》,则表现出“实事求是”成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后,给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指引中华民族书写了一章又一章新的史诗。第三乐章《百年风华》,通过并列设置“浏阳河主题”弦乐和“国际歌主题”铜管,围绕湖南民歌《浏阳河》多次变奏,真切表现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四乐章《十年丰碑》,采用回旋曲结构,叠用《义勇军进行曲》变奏,插入这十年极不寻常的历史事件作为音乐叙述,一“插”一“叠”,一“叠”一“插”,反复回旋,构筑并夯实了“十年丰碑”的音乐形象,而其中穿针引线的则是“实事求是”音乐形象。第四乐章《十年丰碑》含蓄而又明确地宣告,象征着十年非凡成就的丰碑背后还耸立着一座理论的丰碑,而这座理论的丰碑上镌刻着岳麓书院的历史文脉。
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千年书院”奏响历史最强音。《礼记·乐记》有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为时代放歌、为思想立传、为“书院”铸碑、为湖湘人文精神“传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斯”是指这个地方,抛开语境也可以指这个时代。无论大型交响组曲《岳麓书院》在哪里奏响,都在礼赞这个时代、礼赞这个地方、礼赞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路线。愿《岳麓书院》越演越好,因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实在重大。
责任编辑:任彧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