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栗果,笑开了嘴角。落在,林间小道上。油亮的栗色,在萍水相逢间,映入了我的眼帘,带来意外的小惊喜。
我小心翼翼地拈着有些干枯的刺尖,将它拾起。嗯,看相不错。寻来一根小树枝当工具,从栗壳中取出两颗饱满的栗子,分享给同行的伙伴。
大家喜于这意外的收获,开始讨论,板栗的成熟期。有人说要熟透脱落,按理还得缓缓。那也许是风,传来了消息,有他方的客人,将要来往此地,栗子热情洋溢,提前成熟落地,奉献出自己的成果,招待真诚的朋友。
一根差不多半米高的波斯菊,在微风中摇曳着身躯,尽情地展现着,它那艳丽的玫红色花瓣。在道路边已干枯的小沟里,像位边防哨兵一样,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听沙坪街道党工委书记介绍,往年,道路两边都会种满鲜花,这个季节,正是一片花海之象。今年,已经连续快三个月,几乎没有下过雨,播种的小花都已干枯。唯独它突破生存的困阻,依然鲜活美丽。
一只大白鹅,守着一片竹林,静静地站着,看向从它门前马路上行驶过的客车。眼里,也许有期盼,也许有好奇……但,它始终没有越过那道不高的围栏。也许身后有家,给了它坚守的信念。
一串皂荚,抖擞着它的身体,仿佛在指挥着大军。顺势望去,的确浩荡,但不失有序。惊叹这平静中的千军万马,平凡、团结、听从指挥。
一株马齿苋,没有特别地被关照,凭着自强不息,竭尽所能,吸收着大地的养分,舒展身肢,沐浴着阳光雨露,长出一副自然、沁甜的姿态,成功撩动了慧者的味蕾,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一切都那么寻常,一切又都不那么寻常。平凡中承载着伟大。
今天,我们脱离了现代交通工具的助跑,步步丈量着,在这里经过的每一寸土地;收获着,一个个小惊喜。如同一片片钥匙,打开扇扇心扉。走进这里,一切自然而然,顺境而缓。脚步不再急促,心神不再焦虑,连呼吸,都开始轻柔而深长。
来到双塘村,眼前,农家不再只有傍山而建的小院。小院旁,还有新修的小洋楼,彰显着主人生活的日新月异。门前水泥道路,平静整洁。各种爬藤小野花,萦绕在院墙上,装点着烂漫的乡村。道路间的小溪,水流潺潺,不少垂钓者,正专心致志地等着鱼儿上钩。虾稻种植田边的水塘里,翻滚着一团团水浪,给宁静的乡村轻奏着欢快的乐章。村民热情地捕捉来塘中的对虾,个头矫健肥硕,简直让人馋涎欲滴。大家谈论着乡村的美,列举着虾的各种吃法。一阵阵爽朗的笑声,给乐章增添了生动的旋律。
这一切的美好,都离不开沙坪人的辛勤付出。沙坪人的美好品德,在沙坪湘绣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湘绣本是湖南省著名的手工艺品,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出来的、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它以质地上乘,风格独特大气,色彩浓郁,针法多变,表现的物象生动自然,且历史悠久而饮誉世界。
湘绣有88种原色,749个色阶。是中国绣品中,唯一能够做到有颜色就有丝线的刺绣。丰富的色阶与材料,配合上湘绣独有的掺针法,在需要颜色过渡的地方留出空隙,用针脚将不同的颜色和色阶的丝线搭配。湖南平江人李仪徽,便是这掺针法的发明人和开拓者。
新的湘绣更是把中国画的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国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妙生出“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刺绣。
据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湘绣就是封建朝廷的贡品。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数十件刺绣衣物,堪称举世绝伦的艺术杰作。长沙市当年还有省湘绣厂、省湘绣研究所、长沙县湘绣厂,绣工们很多都是沙坪乡绣女。沙坪有几千年的湘绣出产历史,有“中国湘绣之乡”的美誉。
柳敏姑是长沙东乡沙坪人,工刺绣,多绣日常生活用品,式样新巧。尤擅长绘制蝴蝶,所绣百蝶图,姿态各不相同。晚年的她,专剪制蝴蝶鞋样,有数百种之多,由卖针线的“货郎鼓”批发到长沙城及周边乡村,妇女们争相购买,流传极为广泛。当地有“张娭毑麻线,柳敏姑鞋面”的俗语,可见其手艺的信誉。柳敏姑对湘绣工艺在湘绣始创时期的日用品工艺普及应用与推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我们走进沙坪湘绣博物馆时,一幅幅动人的绣作,人物、动物、场景……色彩明朗、层次丰富,光影直达意境,创意诠释着思想。
不得不让人惊叹,这巧夺天工的绣品,是何方神圣之作,竟可用飞针走线来完成?
看那用湘绣绝技鬅毛针法绣出的老虎,毛发生动逼真,一端粗疏、松散,一端细密,一端入肉,一端崩起。层层加厚,虎毛力贯毫端,毛色斑斓,花纹栩栩如生,质感强烈。那透着蓝光的水母,瞬间将人带到了幽静而又神秘的大海深处。还有那落地摆放一人多高的异面绣,更是不可思议。
站在一幅幅绣品前,时间似乎凝固。不敢轻言,怕惊扰了那融进绣品里的魂,仿佛能看到,绣娘那忘我的身影,无欲无求专注的神情,平和的心境,精准而又娴熟的手法。手艺的千年流传,精神的数载传承,让我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从市中心到湘绣小镇沙坪,其实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却能让人恍如出世。回归乡村,回归自然,体验了一把身、心、灵的洗礼放松,更是感受了湘绣的魅力,同时,也领略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山乡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