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的光辉

王丽君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2021年11月5日上午,北京。当刘习明接过红似香山之叶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证书时,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蒙上了一层“雾”。
作为一位医院院长,医者仁心,信守初心如一,他做到了!
对理想,也对现实。对自己,也对他人。
穿过雾岚,他仿佛望见了正层林尽染的麓山红枫,也望见了三十八年前秋风萧瑟的一幕。
那个下午,刘习明正打算脱掉白大褂下班,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子带着一阵秋风推开诊室的门,一下子跪在他的面前。
“刘医生,我,生不出孩子,拜过菩萨了,没有用!老公要与我离婚。若真的离了,今后谁还肯要我啊,我听人说您能治好。求求您了!”
“您,您您您快起身。”窗外的落叶正“沙沙沙”地落下来。落在地上,也落在刘习明的心上。高个儿的他不由自主躬了身子伸手去扶她起身,内心一阵悲凉。
总结几千年对不孕不育症的治疗,第一是民间求神拜佛;第二是女人吃猪膀胱,男人吃牛鞭、狗鞭、麻雀;第三才是看医生。
而医生仅仅是依靠《本草纲目》,拿脉开中药。药方一般是验方和单方两种。验方为经验之方,单方则是由单味中药组成的汤药。
中药大都用紫河车、王不留行、阳起石等。
那时候,没有相关专科医院,医院也还没有设立专科。
好在刘习明多年前就对此有了关注。1988年,作为医疗队长,他经常下乡,遇到过不少不孕不育症患者。他尝试着读《中医大辞典》,访知名老中医,对照古典文献看用量。仿佛有一座无形的桥梁,引他从此岸走向彼岸,治好不少人的病。
面对跪地而求面色憔悴的她,刘习明非常难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庭若没有下一代,哪里会有幸福感呢?但不能生孩子,在那个年代,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启齿的事啊,而把这些负荷全部加在女性身上,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不久,刘习明又接待了一对来自浏阳大瑶的夫妻。丈夫气鼓鼓地责怪妻子不能生孩子,检查结果却是因男人的精子稀少导致。
“我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类似的场景见多了,刘习明暗下决心。
后来,在漫长的时光里,刘习明扛着这座山,摸索着向前,用实践证明,不孕不育症的问题,男女问题比例大约为4∶6,其中40%是男性的问题。
仁慈的心,终成为照亮不孕不育者的光芒。
那个黄昏,晚霞映红了天际,群山披上霞光,村庄、田野以及稻草堆,都被渲染成画。一派“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的景象。刘习明正在这幅画中,将一堆中草药装进麻袋。为了治疗不孕不育症,他总是趁单位休假之时,到大山深处采药。无意间,瞧见一村民正将玉米倒进粉碎机中,顿悟:如果将草药也打成粉末,回城或给病人开药,不就简单多了?多年辛苦不寻常,经过反复试验,后来真的做到了将药制成粉末,病人用开水冲泡后便可喝。
其实,刘习明自己何尝不就是一台粉碎机?不过,他粉碎的是不孕不育者的“绝望”。
制药的困难被克服后,对于服药的效果检验,刘习明更是费尽心思。
正是春暖花开之季,在满目葱郁中,刘习明第二次搭上了北上的火车。这时候,他已花了近十年时间,陆续搜集到二十多个方子、六十多种治疗方法。其用量可报长沙药品检验所检验,但于毒性,长沙却没有相关设备。当他了解到北京鼓楼中医医院陈文伯团队可以时,干脆自己服药方,再取精子进行化验,通过比较看疗效。
二十多个小时后,刘习明兴冲冲地直达目的地却仍寻人不遇—陈文伯院长已外出了。一时间,失望、失落、疲惫等感觉一起袭来。他多想与他当面交流啊。那时没电话、手机,没办法提前预约。
“还是我来给你开检查单吧。”接待的医生安慰说。
好在对比数据,精子数量明显增加且活动能力增强,刘习明欣喜若狂。回程的一路,处处都是明媚的春光。
如此,头三个月共试服了五个方子。一个一个方子去试服,两年的时间瞬间便过去了。实在忙不过来时,便动员医院的男职工来试服……一切如山路逶迤向前,一路终有了开花结果:2003年,刘习明与团队研制的生精素片、圣尔康片、促排卵素片获批准文号;2008年,他创办的医院又获批试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2013年获批正式运行试管婴儿技术……
查看数据之时,刘习明自己都没想到,三十年的时间弹指而过,他为近四万个不孕症家庭圆了生儿育女梦。他治愈的不只是病,也是无数患者心灵的创伤啊。他因此常被患者愈后的笑所感染,常被神圣的生命所感动,乐此不疲。
“开展不孕不育的研究和治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1991年,全国第一次治疗不孕不育症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吴阶平给刘习明亲笔签名。刘习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一种神圣使命的召唤,令他开始思考专业医疗服务。
自改革开放起,社会资本办医就出现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且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医疗运营不断规模化,医疗和服务不断高质高效,但生殖医疗方面,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子。
刘习明当时在三甲综合医院工作。近处且不说,新疆、内蒙古甚至国外友人都有来看病的。为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他决定自建医院。经过几年的努力,1995年,湖南首家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专科医院呈现在岳麓山下。
他的第二家与第三家医院—长沙宁儿妇产医院和湘西宁儿妇产医院的建设已是二十年后。不过,在建湘西宁儿妇产医院前,他考察过很多城市,比如苏州、上海、南昌等地,无论哪一处都比湘西的资金回笼快,但他都放弃了。一次到湘西凤凰县腊尔山贫困村义诊,当他看到天虽然下着雨,仍有一千多个乡亲在排队等候;看到一位双目失明衣衫单薄的老婆婆,缩着脖子站在风中瑟瑟发抖,感慨山村多么缺医少药时,毫不犹豫地确定了再办医院的地点。
接下来,2022年5月20日,湘西宁儿妇产医院启用,6月10日开诊。他发自内心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文字:石榴结籽一家亲,宁儿开诊惠武陵。读到的人都会泛起内心的波澜。
蓦然回首,从医四十多年的刘习明,在治疗不孕不育症的路上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相关治疗也从最初的拿脉到B超,从探针子宫到通气造影看输卵管是否通,从子宫内膜检查,到做排卵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
也正是这些年,我国由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在医疗扶贫、医疗振兴的过程中,刘习明和与他同样的人没有缺席,社会办医院没有缺席。
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刘习明不仅带着一群医务人员申请到高速路口参与体温检测,还先后捐款30万元,支援一线疫情防控。而自2017年以来,他与他的医院共为两千余名患者减免1000余万元治疗费用,捐款总额达1878余万元。他还参与了结对帮扶,并在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等四家医院设立“刘习明奖学金”等等。
尽管在医疗发展历程中,个别医疗机构有着这样那样的现象,但刘习明坚持自己的行走,比如公示各项收费,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等,为了给年轻医生以正确的引导,他专门在医院墙上挂上一幅书法作品:青春向上,不偏不倚。是的,刘习明和与之同样的人,不管什么年龄,都是向上的,都是不偏不倚的!
2021年12月的一个夜晚,刘习明的微信上,一位叫萍萍(化名)的姑娘小心翼翼地说:“刘叔叔,昨晚怕您忙,没敢打扰。”
“萍萍好,一小时后联系。”刘习明知道,又是一个因生育问题而饱受折磨的人在找寻曙光。
从医的人没有时间沉醉。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刘习明把一大堆“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证书锁进抽屉。在家人的支持下,年逾六十的他仍继续着白天看病,晚上伏案的日子。
窗外,湘水静默,繁华的星城之夜不忍打扰而退至远处。室内,灯光柔和,蓝色的电脑荧屏用心陪伴悉心相守。
刘习明加快了敲击键盘的速度。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