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南大学非虚构写作课作品
“非虚构写作”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讲究在“个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寻得平衡,激活并拓展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写作的深广度。社会现实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母本与资源,写作者以此为起点出发,力图以真实人物在场的方式把握时代脉搏,探寻人性幽微,调控文学与社会的距离。中南大学开设非虚构写作课程,鼓励本科生大胆走出课堂,直接接触社会现实,进行更加客观、平实的文学写作,并展示非虚构的强大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下面三篇作品是从二十来份课程作业中选出来的优秀习作,较好地展现了文学、传媒专业大学生笔触从象牙塔伸向广阔社会的努力,描述具体个性化,体现超越学生气的人文关怀,已接近社会作家非虚写作的品质。
陶玥竹的《明长城上的守护人与神》以老人张鹤珊为对象,书写了他四十余年如一日守护明长城,为保护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而默默奉献的故事。作品语言明快质朴,结构清晰,文风简洁,叙事流畅且充满温情,自然流露人性的光辉。一方面,作者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获取一手原始资料,突出展现了老人在多年守护长城的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所获得的相关人生感悟,满足非虚构写作“在场”“行动”的基本原则。同时,文本对于细微之处的重视和描摹值得肯定,如对主人公面容的观察,对老人与老太相处细节的关注,都让作品多了几分真实感和暖色调。另一方面,虽然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但自我情感与情绪并没有被过于渲染、喧宾夺主,而是与故事所遵循的叙事时间的线性轨迹成了一致,二者自然融合,彼此映衬,符合非虚构写作所要求的内在“真实”和“我”在其中的“立场”。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思考了张鹤珊融“守护神”与“守护人”为一体的复杂性,既以他因严格看管长城而被全村人挖苦、硌硬、戳脊梁骨,同时也因巡长城而耽误农活,家中一贫如洗的“过往”突出其“神”的一面;又通过他创建抖音号,设立粉丝群,积极结合新时代科技宣传长城文化的“当下”袒露其“人”的一面。物本无情,而长城却因为融入了守护者的心血而变得温情脉脉,作者通过老人的所思、所行、所感、所获,引出“个人如何才能不被道德绑架”“如何借助科技和媒介来保护文化遗产”等问题,延伸了作品的思想意蕴,令这部非虚构写作作品没有停留于表层的人生经历复述,而是呈现出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兰佳莉的这篇《四川好人陈建清》讲述的是四川脱贫示范村三清沟书记陈建清,带领全村人民脱贫攻坚的故事,也展现了千千万万个乡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缩影。作者语言流畅简洁,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辞藻,反倒显得朴实纯真,同时结构安排清晰完整,层次分明,通过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立体刻画陈建清的性格与精神。首先,开头以日记起笔,描绘了作者与陈建清初见的场景,通过对主人公工作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对话等细节,巧妙运用非虚构的创作手法让读者形成了对陈建清的“初印象”,同时通过主人公自述,真实再现了她身患重病时的绝望以及在村民和亲人的鼓励下重拾希望的过程,为接下来的叙事作情感与背景铺垫;接下来,分别从陈建清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无私为村民做贡献的小事里拼凑出陈建清完整的书记形象,写明四川好人“好”在哪里,饱满真实,扑面而来的在场感使得故事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最后再回到陈建清的日记里,巧妙回环,首尾呼应。文中穿插了浓厚温馨的人物互动,让个人的苦难显得不再那么辛酸,让群体的团结显得更为有力量。“我想好好把握每一秒,尽情地拥抱生活。”这是作品开头陈建清说的话,也是这篇非虚构作品想要真正传达的东西,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亦是所有人值得思考的命题。
李安倪的《这个时代,需要校园剧社吗?—五通与校园戏剧人的语音电话》通过对闻道话剧社、黑马话剧社、反射弧剧团等多个话剧社不同身份、职位的成员进行采访,组合成了一组围绕校园戏剧展开的人物群像,以小见大,展现了校园里的戏剧爱好者们对于话剧的热爱、话剧带给他们的生活体悟,并进一步对当下校园剧社的存在意义展开了思考。作品巧妙嵌入多个个体的声音,结合精妙的叙事结构,牵引出不同个体眼中的校园剧社的不同存在状态、存在价值与对于他们个人的意义所在,细致描绘他们在参与校园剧社过程中收获的使命感与满足感,塑造出一个个圆形人物,讲述校园剧社缘何得以延续与壮大。非虚构写作激活了这部作品内部的某种自我禁锢,重新打开了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空间,使校园戏剧人也拥有了快速表达自身想法的窗口。而以主动找到作者来讲述自身经历及感悟的反射弧剧团社长世理为代表,非虚构写作更是直接实现了他们给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获得记录与回应的美好愿望。这篇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基调轻松愉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生活气息,而“采访—写作”的创作过程也打破了写作本身的阶层感,使人物原型、创作者、读者达到一种相对平等化的状态,一方面,作品展现了作者的主体视野,是作者对自己“附近的生活”进行的描摹;另一方面,真实的且非创作者的个体的声音也因而变得可以“被听见”“被接纳”,呈现出了非虚构写作尤为重要的思维特征,并且是带有某种解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