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沙坪小镇成了长沙城中潮人出没的网红打卡地。中秋时节,正午的温热微风裹挟着未消的暑气拂面而过,梧桐叶落无声,盖满了小镇的文化广场,听着秋蝉啁啾声,秋意渐浓……
广场中央的湘绣博物馆里,游客熙熙攘攘,馆内珍藏的绣品琳琅满目。湘绣,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春秋战国时代起,湘绣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杰出艺术代表之一,是中国对外交往的艺术名片。现如今,人们游走在湘绣博物馆中,欣赏着灿烂的刺绣文化,回首湘绣历史发展的似锦年华,更加感叹湘绣技艺非凡之魅力,从而流连忘返。湘绣是长沙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长沙人的我们,为拥有这样一项艺术瑰宝,而感到格外自豪骄傲。
漫长岁月中,辽阔的湖面上,芙蓉花年年岁岁的相守,见证着千年的故事……
站在沙坪小镇的湘绣广场上,古老的绣卷仿佛在每个人的面前徐徐展开:
绣楼复古的窗棂外,飞过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夕阳低垂,光晕零零散散透过繁密的绿叶洒落在绣女的绣片上。
余晖映照下,绣女已经在此辛劳工作了一整日,她浅褐色的双眸聚焦在她手中的绣品上,细密的汗珠挂在额头上。她必须赶在天黑之前尽可能地完成这幅绣片。绣女的工作间一般是不开灯的,因为只有在自然光下,才能知道丝线精确的颜色。惟精惟一,静心净心,长久的凝神于针尖,此刻,她,不像凡尘中的女人。绣花的生活是清苦的,长此以往的生活,将她磨砺得内心刚毅,不为烦琐扰心,不被寂寞所困。她的绣道是隐忍的,刺绣培养了她滴水穿石,循序渐进的恒心……她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绣娘,她的绣品针脚“细、平、齐、密、匀、薄、亮、洁”,因而远销海内外……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她绣了花蕊,又绣了绿叶,绣了一片色彩斑斓的芙蓉花海;绣了蓝天,绣了飞燕,又绣了一阵清风;绣了烟云,绣了水波,又绣了一片秋意渐浓的池塘。她的针仿佛飞跃时光彼岸,丝线闪闪,无论绣的是什么,都是那样逼真。
绣女一针针一线线,绣片上一条红彤彤的锦鲤跃然而起……绣着绣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淘气小花猫蹿到眼前,它蹦上了桌子,打翻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打断了绣女的思绪,一不留神,针扎破了指尖,绣女终于起身,去清扫打碎一地的青花瓷杯……
绣女针尖上的血滴顺着红丝线,滴入了锦鲤鱼尾,瞬间燃起了一小团炽热,小锦鲤鲜红得像火,它着了魔法似的扑腾着水面,池塘泛起层层叠叠的细浪……
小锦鲤灵巧地跃出了水面、跃出了池塘、跃出了绣片,跃入了另一个朝思暮想的金色池塘,小花猫追着小锦鲤也入了绣片,绣品上的花瓣飞散,双双对对戏水的鸳鸯被惊吓了,张开翅膀飞跑开来,激起一阵水花。
小锦鲤跳进一幅又一幅绣品里:健壮的老虎追着小花猫,小花猫追着小锦鲤,小锦鲤跳进了姑娘桌上的花瓶,桌下的小狗汪汪直叫,小猫小狗,扑倒了桌子、打碎了花瓶,鸡叫鸟飞,猫狗欢娱,打断了绣品中读书阅卷沉思的美人,窗棂前赏花的娇俏女子唇间细语,眼波流转间,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
豹子玻璃般亮闪闪的眼珠,左右顾盼,瞅着眼前的七零八落,绣品里的世界闹开了锅,眼看老虎和小花猫追了过来,淘气的小花猫被突然扑出来的豹子叼起,豹子一个甩头把它丢进了花园,蝴蝶被惊飞了。美人放下书卷,捧起锦鲤,把它送进了还未绣完的绣品里……
等到绣女回来的时候,一切再次回归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时光从指尖溜走,夜幕静静降临,微凉的秋风吹进了绣楼,窗外华灯初上,屋内外点起一盏盏红灯笼,随着风儿的足迹去探访古老神秘故事。
绣女传承着湘绣的古老技艺,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绣物逼真,尽善尽美。绣花能升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
隔天清晨,绣女仍是端坐在绣品前,她终于绣完最后一针灼目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