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勤快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耕种、渔业、纺织各个行业,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歌颂劳动、赞美劳动,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南宋词人辛弃疾就是一位善于描写农村、农人、农耕的作家。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曾任南宋江陵、潭州、隆兴等地知府、知州,兼任多地安抚使。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北宋失地,实现国家统一,可惜政治上屡遭排挤,长期赋闲农村。他是继苏轼之后,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也是两宋作词数量最多的词人,共留下六百二十余首词。他的词风格豪迈,又兼细腻柔媚。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他赋闲江西上饶时所描绘的一幅农家风景图。
清 查士标 《山水图》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 沈周 《吴中山水图》
词的大意是说:一间低小的茅草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翠欲滴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喝着小酒,微醉着用吴地方言亲切交谈、说笑。他们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一块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喜欢的要数顽皮的小儿子啦!看,他正躺在小溪边,剥着刚摘下来的莲蓬!
整首词把一家人的家居环境,生活、劳动、娱乐的场景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而全词最精彩的还是最后两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句中的“亡赖”是顽皮的意思。小朋友的顽皮,父母与词人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尊老爱幼的美德。这五口之家中,承担劳动义务的是年富力强的大儿与中儿。老夫、老妇年事已高,需要颐养天年,不必干农活。小儿年龄尚小,正处于嬉戏玩耍的阶段,也不必干农活。但小朋友看到自己的两位哥哥都在锄地、编织,也自愿加入到劳动中。他的懂事可爱、天真可掬,自然引来了父母与作者的怜爱。
明 文徵明 《石湖图页》
词中,每个人从事的劳动都与他的身份相符。大儿在溪东锄地,是体力活,颇为辛苦,但他体魄强健,可以胜任;中儿在编鸡笼,是手工活,略有难度,但他心灵手巧,可以完成;小儿在剥莲子,莲子小,他的手也小,用小手剥莲子,正是他干的活。无独有偶,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也描绘了一位干农活的小朋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位小朋友不会种地、不会织布,只会种瓜。瓜子小,他的手也小。用小手种瓜子,干的也是他能力范围内的活。辛弃疾和范成大告诉我们:从事与自己能力契合的劳动,非但不辛苦,还很快乐。当以娱乐的心态从事劳动时,不仅帮助了家人,还锻炼了自己,实现了成长。
最后,这首词还暗示出一个哲理:人生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生活,但都十分美好。词中有五个人,不妨看成是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词中的小朋友,现在虽小,等过几年就会长到两位哥哥的年龄,届时也需要编鸡笼、耕田地。当他变老时,又会像年迈的父母一样,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大自然赋予我生命,让我活着时劳动充实、年老时闲适自由、死亡后安息长眠。辛弃疾这首词正是对庄子思想的诠释。乍一看,它写的是一家五口的生活情态,再一看,它写的是人生不同阶段的生命意义。读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令人击节叫好!
人与自然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从事劳动,创造生活,为美好明天而奋斗。对劳动的热爱,其实是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如同词中的三个孩子,每个人都自得其乐,一家人幸福祥和。活在当下,又创造未来,就是这首词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