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最大的意义

石胜振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石胜振,生于湖南,曾在广州某金融行业工作数年,后受到文学传召,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是想做美食家却囿于体型的奔三小写手一枚。平时闲来无事喜欢读些杂书,空闲时会花上半天做甜点和咖啡。最大的愿望是写出好的作品,把生活中细小的美和社会上的人生百态如实地记录下来,拥有一个自由而忠诚的灵魂。
我是一个刚接触写作系统性训练不久的写作者,但文学在我生命早期就已经渗入了我的血肉之中。从小我接触到的是《德伯家的苔丝》《茶花女》之类的书,它们在我的童年阶段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那个时候的阅读也许是最直观的,哪怕读不懂里面那些深刻的思想,至少可以为人物的命运而大悲大喜。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会试着写一些小故事,成为作家是我从小的梦想。现在回过头看会觉得自己在小时候写的东西也有一番趣味,那是属于孩子们的秘密。
到后来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在文学上的世界观也在一步步更新,时至今日我依旧在这条路上摸索,现在更加多了一些切身体悟,因为除了阅读我还在进行相对成熟一些的创作了。在创作的时候我就会考虑到人物应该怎么塑造、语言应该怎么把握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年轻的时候就不会去想,那时候写东西就是靠着一腔冲劲,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到现在它们还压在我的抽屉里,成为我最初的见证。直到今天我依旧认为,爱文学的一生是值得的。
对我来说,文学是有巨大力量的,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最初学的是金融那一块,毕业后也进入了国有银行工作,当我和周围的人聊起马尔克斯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我是个异类。我内心里文学的召唤从未停歇,经过几度波折才真正进入了文学院的课堂。在这里我遇到了真心爱护我、教导我的师长们,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文学就是这样在我这么一个平凡人身上闪耀着它的光芒的。
可以说文学是我从小到大的“药”,在治愈我的一生。所以我也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读到的人都感觉到我是用心在创作。
接下来我想稍微谈谈我的这篇小说《落不下的雪》,它其实是源于我的一个梦,梦里的主角是叫真纪子和悠一郎,梦里的故事是发生在京都,雪这个元素也是源自札幌雪祭,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梦是有必要被记录下来的,醒来之后如果能记得的话我会趁着还有印象,第一时间爬起来在电脑上或者本子上记下来,有些像《春雪》里的松枝清显写那本《梦的日记》。我梦里发生的情节本来不是这样的,是一个像是渡边淳一会写的故事。悠一郎年纪很大,真纪子是他学生的学生,然后在悠一郎有妻子的情况下两人发生了一段恋情,最后悠一郎死在了真纪子的怀里,由真纪子这个“外人”通知悠一郎的家人过来料理后事。那个梦确实会让人难受,同时也可能难以接受,毕竟会和传统的道德观有所偏离,为此我第一时间和我的好友分享,他和我在文学观上是特别相似的,他认为这样的故事在文学的角度看来没有不妥,并且有写下来的必要,坚定了我的想法。
尽管会担心一些文本之外的问题,但我还是坚持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我觉得它足够凄美,我写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记录我觉得美的一切,文学是承载万物的,极其包容,没有边界。当人们动了想传达些什么的念头,写作是可以比口头交流传得更远的,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我的创作理念在被感性驱使的情况下会有一点王尔德的倾向,那就是唯美主义文学创作中的不用顾及道德。但我又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人,所以写作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作品去贴近现实或在现实中找到某些细节作为平衡点,让文章看起来不会太虚假。所以在最后落笔的时候我把这个故事放到了中国,我觉得这更符合我的日常生活,写起来更得心应手,对于读者也会更有共鸣。
我在写的时候保留了一些暧昧情节在其中,两个人你来我往的试探让人感觉到爱情最初的雏形就是拉扯,两个人在没在一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瓶子给他们搭建了一个桥梁,能让他们有所交集,并在此之上生发出一段不能被定义为爱情的暧昧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会更有想象空间。我始终相信美就是美的,一定会有人可以从我的小说里体会到,哪怕只有一两个可以感动到读者的点,可以把情绪或思想,又或者是关于美的直觉体悟传递给读者,我的写作就值得。
这篇小说我特地保留了“婚外恋”这个元素,但经过了处理,在最后才点出来,也许这种情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婚外恋,读者在最后知道男主角有配偶之后回头再看全文,会体会到男女主一直游走在边缘,却保持了理智和克制。我一直相信文学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人的,在创作的时候可以无所顾忌,但在“迷狂”之后的修改阶段就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逐字逐句地修改是一个写作者最基本的态度。文学就是人学,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现实甚至比小说更荒诞,所以如何处理题材是写作者应该理性思考的,没有不好的故事,只有说不好故事的人。
至于我的诗歌,我是非常热爱读诗的,因为诗歌里面闪耀着更为纯粹的美感,我自己也一直在尝试对诗歌的创作。现在受过老师们系统的教导之后,让我对于诗歌的体会更加深刻,或许我的诗歌稍显稚嫩,离真正的诗人还差得很远,但我会像对待我的每一篇小说一样对待我的诗歌,诗更在乎灵性和纯粹直觉,很多我在小说里写不出的东西会转而用诗的形式进行凝练。在创作道路上,诗歌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的老师和朋友们知道我是受外国文学影响比较深的,像这篇《落不下的雪》和川端康成的《雪国》、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渡边淳一的《一片雪》多多少少有点关联。但我个人在创作的时候发现,如何将我从这些经典作品中学到的东西转化为我们本土化的叙事是更重要的。我相信每一个写作者,不论是名家还是初学者都一定或多或少有迷茫的阶段。我现在在写小说的时候也会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将故事说好、说得有味道,如何能让读者们共情是我在写作中需要自己反复摸索的。在个人风格还没有定型的时候就应该大胆探索,我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创作实践才能领悟更多,文学的世界是浩瀚无垠的,艺术也是永无止境的。
最后我要感谢在我创作路上的每一位老师、朋友和读者们,你们见证了我一次次的前进,我也将继续在这条没有止境的路上披荆斩棘,提升自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也相信,美终将显现,在每一个直视月光的瞬间。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