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画沙坪

张光宇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在秋风初起、秋雨欲滴还羞的早上,步行到吹响“幸福北强”号角的地方集合,与文联和作协的老师们去中国湘绣小镇沙坪采风,感受针尖上的沙坪之美。
乘上车,专门挑个后边的位置,稍安定后微眯双眼,随着略有规律的小幅颠簸进入自我世界。就这样,半小时的车程,让我的思绪走过了四千年。
我从《尚书》《诗经》中走来,仿佛看见一群猿人,褪去全身的毛发,穿上了象征人类文明的衣裳,又穿上了各种追求美学的华服,一个响亮的名字—刺绣,便镌刻进人类史。《尚书》载,早在四千年前,章服制度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规定;《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
我从《楚辞》中走来,辉煌灿烂的楚绣与马王堆汉绣,不但是中国刺绣史上足以骄傲与自豪的一章,也是湘绣顺理成章的最初发展之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古城长沙,烈士公园楚墓中,出土了两件绣花绢残片。上面刺着一对栩栩如生的游龙惊凤。其图案之精美,绣工针法之细腻,证明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湖南地方刺绣就初具规模。屈原诗曰“集芙蓉以为裳”,即道出了湘绣源头。而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四十件刺绣衣物,其中龙凤图案的绣品及树纹铺绒绣锦,都达到了巧夺天工、举世绝伦的神妙。这些绣品图案多达十余种,绣线有十八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
我从无数美丽的绣女传说中走来,古汉路与浏阳河路交会处的长沙市马王堆汉文化广场辛追雕像,蒙着一层红砂岩,这位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墓主,她是众所周知的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沙坪的一位美丽绣女,其绣品也为她赢得了美丽的爱情,如今的沙坪还保存着她当年的下马石、夫人桥等。还有那湘绣奇人陈九姑,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被人告之她的湘绣“其色如虹,其织如练”。于是乾隆帝命陈九姑在来年的生辰大典上进贡一件湘绣龙袍。龙袍织成后,乾隆龙颜大悦。如今,这件龙袍绣复制件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镇馆之宝。还有胡莲仙,“一梦芙蓉盛,湘绣万世名”……

车子稳稳地停在沙坪湘绣文化广场,我的思绪从无尽梦境和痴痴神往中回到现实。
睁开眼,便已置身在世界湘绣的中心,这里是“国家地理标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发祥之地,据说全国70%的湘绣都产自这里。
下得车来,如同一个放大的中式四合院展现在眼前,湘绣博物馆、湘绣名人馆、湘绣工艺体验馆、湘绣艺术馆等,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湘绣作品琳琅满目。这里就是“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仰天啸,绣人能传神,绣鱼闻水响,绣马千里行,绣蝶比翼飞,绣猪财宝盈,绣牛谷满仓,绣字鉴古今,绣寿松不老,绣福满乾坤,绣出时代新画卷,绣出追梦新征程”的绣画世界了。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湘绣博物馆,意外地看到一群穿着朴素的老大爷、老大娘迎接我们,一问,则让我更加意外,他们并非普通的老人,居然都是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时间令我肃然起敬。
他们可亲可敬的形象,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小时候在煤油灯下,看着母亲把线头放到嘴里舔一舔,再用拇指和食指搓一搓,然后把针拿到离灯很近的位置,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把线穿进针头的小孔,接着便是一针针地纳着鞋底,偶尔把针抬起,在自己浓密的头发里蹭一下……可惜我的母亲却不在了。
尽管纳鞋底的母亲和非遗传承人的他们不可比拟,但我第一次感受到湘绣不仅仅是艺术品,也开始有了母亲纳鞋底般的温度。
湘绣博物馆由“湘绣的历史渊源”“湘绣的崛起”“当代湘绣撷英”三个主题展厅构成,既陈列了晚清人胡莲仙、杨世焯等人的作品,又有当代人李碧涛、胡义萍等湘绣艺术家的作品。如今,李碧涛的外孙女毛珊在李碧涛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了“以针代笔、以线润色、画绣兼情”的艺术风格,并带动了更多的人爱上湘绣。
完成一件湘绣作品,包括底料、线料、版面、配线工艺等流程,从创稿、制版、印版、配线、刺绣、验收到整烫,再到装裱成框,历经上百道程序,每一步都是手工。
而双面全异绣则代表湘绣的最高水准,其工艺特点更加复杂,它要求在一块透明刺绣底料的正反两面上,绣出形象、构图、针法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象,形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画面,产生感觉各异的两种意境。全异绣在刺绣技术上的创造点是精微的藏针隐线工艺诀窍。全异绣两面形象各别,线条的变化,妍娃的差异,在于分毫之间,稍有不当则失之千里。高难度的工艺要求,非特别精湛的技艺无法胜任。施针刺绣上,也方法各异,或来势有别,或色调悬殊,或厚薄不同,都要做到线隐针藏,精密妥帖。这种藏针隐线的技术操作,有时还须在绣品的背面,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全靠心手神会进行,可见技艺要求之高。《人民日报》曾在报道中,把这种双面全异绣誉为湘绣艺人的“超级绣品”,外国人则称之为“魔术般的艺术”。
出得湘绣博物馆,趁一群人蜂拥去看伊飞湘绣、天利湘绣时,我走马看了下,便去了对面较大的玉玲湘绣,恰逢高挑白皙的王玉玲女士。这位湘绣工艺大师,如同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接待我,她特有的温婉而有磁性的声音非常有亲和力和穿透力。她介绍的居然不是玉玲湘绣的特色,而是告诉我,目前镇上有三十七家企业从事刺绣,且众创与“互联网+”相得益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沙坪小镇成了国内唯一的以湘绣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街区。她同时也不无担忧地探讨起如何实现科技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湘绣大师们的无我之境和凭栏远望之心,更看到了“沙坪绣天下,风雅颂人间”的大美之情。

离开湘绣小镇,我们将实地感悟乡村振兴。它们二者的联系在哪里呢?
当车子缓缓驶出,回望时,我突然想,湘绣小镇似乎就是针头上的那个小孔,我们行驶的道路就是绣线。勤劳奋进的沙坪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把绣画扎根在大地上,绣出了新时代的美丽乡村。这是让我们去感受“向上向善,崇德弘德”的乡风图,“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风景图,“稻果飘香,项目集群”的丰收图呢,我的心一下子开朗起来。
绣画源自三国,是用彩色丝线绣成的画图。三国时吴主孙权之赵夫人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新时代的沙坪人,也改变了湘绣“以刺为主、以画为辅”的传统,创造了一种以画意调度针法、以画统绣的“绣画”模式。并用这种模式,为湘绣的振兴、乡村的振兴开创了一条条新的道路。车辆行驶在乡间曲折小径上,看着茂林修竹、万木竞秀,我们感受到了沙坪特有的新鲜艺术活力。

走马观花茶子山村,便来到竹安村,此时已是中午。享受过简约美食后,站在竹安村祝家苑的池塘边,开始了茶余饭后的闲聊,在山水之间,也许是美丽宜居村庄的缘故,大家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谈起了自己的故乡。
我在共情的基础上,看着渐蓝的云朵、微露的秋阳,在想,站在沙坪看世界,沙坪很大,它的绣线连着丝绸之路、连着一带一路、连着万千繁荣,看,沙坪的绣画传遍了世界;如果用世界的眼光看沙坪,沙坪很小,它就像一张名片,或者说就像那针头上的小孔。借用两句诗,应该是“极目千里外,沙坪绣画新”与“万井楼台疑绣画,沙坪珠翠似烟霞”的关系了。正如此,沙坪客观就在这里,它不可替代,它如同湘绣的绣画客观真实地在这里。
下午参观双塘村、汉回村时,大家已然放飞了自我,尽情地在田间地头挥洒着写意画,颇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味道,又如同石涛语:“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是我笔头灵气,下笔时他人寻起止不可得。”
终于,回到住的地方,徘徊在浏阳河边,此时的夕阳染红了静静的清波,一如今天见过的所有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的幸福的脸。是的,还有什么比当下的幸福更值得去书写呢?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