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黄立平

胡小平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宁乡市陈家桥村的变化和美丽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只能这样跟你说:如果你不来陈家桥,那你无法感知这里的沧桑巨变;如果你不来陈家桥,那你无法体验这里的奇特美丽;如果你不来陈家桥,那你无法走进陈家桥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不来陈家桥,那你无法破解陈家桥为什么会如此美丽……而陈家桥村的变化和美丽都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村支书黄立平。

“村上最可爱的人”
在一个岔路口,正不知道往哪条路走好,我一扭头看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孩站在车旁,朝我微笑着。
“你是要去陈家桥吧?”我刚放下车窗,她就问我了。“你怎么知道我要去陈家桥?”我微笑
着看着她。
“你去的方向,还有你的眼睛都告诉了我呀。”她打量着我,有点调皮地一笑,“不瞒你说,现在去陈家桥参观和旅游的人多了去了,昨天村上就接待了三四批客人,有的还舍不得走了,说真想留在村上。”
“是吗?”我看着她,“陈家桥有那么大的魅力?”
“那当然了!”她腰一挺,又一笑,“好不好,不是我说了算,我可不是王婆,你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是不?”
“那是,我就是慕名而来的。”我点点头,“你这是要去哪?”
“回家啊!我家就在陈家桥!过了那个小山头,就进入陈家桥的地界了。”她指一下前方,“你是不知道走哪条路了吧?要我给你带路不?”
“好啊。”我朝她做了个请上车的手势。
“左边是老路,右边是新路,中间的有一段在加宽,可能有点堵,就走右边吧,会更快一些。”上了车,她指了指路,又指了一下自己,“我姓谢,就叫我小谢吧。我原来在深圳打工,回村上两年了。如今村上这么漂亮,又能一样上班挣钱,还能照顾父母,挺好的,再不想出去打工了。说起来,陈家桥这几年变化这么大,变得这么美,如果你不是亲眼所见,那还真是不敢相信,以为是海市蜃楼,是天方夜谭呢。”
“是吗?”我看一眼小谢。
“是啊!”小谢望一眼前方,看着我,“你要知道,几年前的陈家桥,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女不嫁陈家桥,山多田少是哭形’,是有名的‘上访村’‘问题村’。‘哭形’是什么?就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你说那路本来就少,还又窄又烂,总坑坑洼洼的,出村进村都不方便,要想走好一点的路,常常要从益阳那边绕过来;村上又没一点集体经济,村民在村上赚不到钱,只能外出打工;村里的女子老往外跑,外边的女子又不肯到村里来,村里的男人要找个对象还真不容易,你说能不愁眉苦脸,能不唉声叹气?”
“那是。”我看一眼小谢,“据我所知,如今的陈家桥已是美得让人心醉,富得让人羡慕,路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整个村上就是一个大公园,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秀美村庄、精品示范村。如今村上是富了,美了,可好了。”
“那当然了!”小谢眉一扬,“我问你,你知不知道村上变化这么大,变得这么美,靠的是什么?”
我笑而不言。
“哈哈,你不知道了吧?那我告诉你。”小谢侧过身,笑眯眯地看着我,“村上靠的是有个好支书。我们黄支书啊,他不仅有思想、有头脑,办法多、干劲大,还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又廉洁奉公,乐于奉献,是公认的村上最可爱的人呢。”
我点了点头。
在岔路口,我们都下了车。小谢指了一下左边的沥青路,说那是去村部的大道,相当于是村上的高速公路。我一眼看到了山坡上那“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巨幅标语。
“这说出了陈家桥人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家桥人共同的奋斗目标。”小谢指着标语说,“黄支书说,他每次路过这里,一看到标语,就会心中一热,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一上车,小谢又说起了陈家桥的路和景,说起了陈家桥的人和事,而说得最多的还是村支书黄立平。

“就想踏踏实实做点事”
车子刚在村部停下,就见一个身材魁梧,穿着浅蓝色短袖衬衣的中年男子大步从室内走了过来。小谢说那就是黄立平。
黄立平握住我的手,说欢迎来村上体验和指导,也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从他有力的双手和洪亮的声音,我感受到了他的强大气场和坚定信念,从他爽朗的笑声和阳刚的脸上,我看到了他的豁达和坚强。
2014年3月,在外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黄立平成了陈家桥村党支部书记。
听说黄立平要回村上任支书,家人和不少朋友都好言劝他,说那支书不好当,村上贫穷落后,情况复杂,就是脱层皮也不一定能干出个什么样子来,会费力不讨好,再说回去当支书,那自家的生意肯定是顾不上了,如果村上干出个名堂来了,那还好,如果村上没多大改变,那会里外都不是人,下不了台的。
要不要回去当支书,黄立平是纠结过,但纠结的不是怕自己吃苦受累,怕影响了自家生意,而是怕如果没干出个样子来,误了村上,误了村民,那担待不起。
上任时,他当着大家的面,说既然大家信任他,选择了他,那他也没别的,就只想踏踏实实地为村上多做点事,为村民多做点事。
上任后,黄立平把自家的生意全丢给妻子打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了村里的建设上。
接手时,村里不仅没钱可用,上门讨债的人还不少。有人劝黄立平,这钱不是他手上欠的,他可以新官不理旧事。黄立平却说,他这新官就得理旧事,这钱得还,而且要尽快还,不能失信,不能坏了村上的名誉。
黄立平东奔西跑筹集了一些钱,再跟妻子一商量,将村上急需还掉的陈年旧债全结清了。这旧债一结,村上就有人夸黄立平还真是好样的,不仅新官理旧事,还讲信用,像个干事的人,有他当支书,村上有盼头了。
几年下来,在黄立平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一桩桩实事办好了,一件件难事办成了,陈家桥由原来的“问题村”“上访村”变成了先进村、文明村,黄立平也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长沙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宁乡市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黄立平领着大家干了那么多好事、实事,一件件、一桩桩都摆在那里,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回到村上,没有他做出那么多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陈家桥今天的美丽。”这是老支书胡章明的话,也是陈家桥村民共同的心声。
“陈家桥能有今天,离不开有一个好支部,而这个好支部又离不开有黄立平这个好支书。”陈家桥村副支书付素清说他这说的是内心话、真心话。

“改变就从修路开始”
上任的第二天,黄立平路过胡章明的家,见胡章明站在屋前的地坪里,出神地望着屋下方的路,便边跟胡章明打招呼边走了上去,想跟他聊几句,没想到胡章明既不搭理他,也不接他伸过来的手,一转身往屋里去了。他跟着进了屋。胡章明却又出了门,站在地坪边上,等他走近了,指了指路,指了指黄立平满是泥水的皮鞋,说他还是穿塑料凉鞋或是打赤脚的好,这路不适合穿皮鞋的。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看了看路,又看了看皮鞋,一笑,脱了鞋袜,一挽裤脚,拎着鞋就走。胡章明追上来,要黄立平多到村上走一走,多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头一招一定要对路,要落在大家的心坎上。
此后的近一个月里,不分昼夜,黄立平走遍了村上二十七个村民小组,走访了上百户村民。在村支部扩大会上,他说村上的改变只能,也必须从修路开始。胡章明说他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找准了突破口,解决了村民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现实问题。
“修路好是好,可那是要钱的,村上没钱,那钱从哪里来?修路是要占用田地的,村民把田地看得重,会愿意拿出来吗?路是要人来修的,村民会配合,会积极参加吗?修路是大家眼巴巴盼着的事,可又不能同时动工,那从哪里开始?”在会上,有人这样问。
“村上现在是没钱,但我们不能被钱困死,这事再难也得干起来!”黄立平站起来,扫了一圈与会人员,“修路的钱无非是占用村民田地的补偿款、水泥沙石等材料费、人工工资等,而这些我们可以这样,占用村民的田地可以用村上的存留地置换,石头什么的可以自己开采,人工工资我想首先是我们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做义务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做义务工的行列中来,这样人工工资就节省下来了。”
“那……那施工队请哪里的?”又有人问。
“施工队要请吗?”黄立平笑了笑,“我看施工队就别请了。队长和技术员就是我,我可是长年在外搞建筑的。施工员就是我们村干部和党员,还有村民。往后要修的路多了,工程大了,复杂了,那该请的还得请。
我们这届班子能不能取得大家的信任,能不能带领大家干出一番事业,这修路就是头一炮,这头一炮就得放响了,让大家听得到,看得见!”

两天后,傅家老屋到薄荷冲那一段沸腾了。黄立平既是施工队长,又是技术员,也是施工员,跑前跑后地没个停歇。村干部都来了,党员来了不少,有的村民也来了,他们从早到晚,热火朝天地干着。
这三公里的路修好了。屈指一算,只用了四天时间,只花了三万块钱。村民拍手叫好,说出奇迹了。这让村民不只是看到路宽了,畅通了,更是看到了村干部的作风和能力,看到了村上的希望和未来,也让黄立平和村干部从中深受启发和鼓舞,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由此,陈家桥拉开了改变面貌的序幕。
几年下来,陈家桥村道硬化由四公里增加到一百零二公里,全村公路硬化入组率达100%,入户率达98%,村级主干道全部实现黑化、亮化、绿化。
路在通,村在变,一同在成为亮丽的风景!

“就得有个样子给人看”
付素清和大多数村干部一样,没想到黄立平这回会发那么大的脾气,不仅点名斥责了个别干部,还蹾破了茶杯,一时满屋是噤若寒蝉,只有喘息的声音。
这起因是开会有人迟到。黄立平一脸冷峻地坐在那里,逐张脸地扫视过去,扫着就想起了近来的一些事,就想把今天的会开成一个整顿会、整风会,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为村上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
有人坐不住了,站起来,红着脸说他知道错了,以后保证不会再迟到。
“好,知错就好。”黄立平朝那人压压手,朝大家鞠了一躬,“不管怎么说,我刚才不该一时冲动,对大家发那么大的脾气。
这说明我的修养还不够,工作方法还有所欠缺,今后必须加强学习,也请大家多帮助,多监督。我还……”
不等黄立平说完,胡章明就带头鼓掌了。
“我还要说的是,我们必须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大家按照制度去执行和落实,村上按照机制来管理和考核。这样的效果一定会比我发一通脾气好。”黄立平朝大家歉意地一笑,“说内心话,我真的不想发脾气。可是,你说作为一个干部,一个党员,连开一个会还要迟到,你说还像一个干部,像一个党员吗?”
那几个迟到的都一脸通红,有的还满脸是汗。其他人也都正襟危坐,屏息静听。
“这一年多来,我们陈家桥修的路比别的村上要多,但我们花的钱比别人少。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从修第一段路开始,在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村上就有了村民义务上工地干活,有了村民无偿提供田地,有了村民自愿捐款。这说明我们的村民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我们既要依靠他们,也要带领好他们。”黄立平扫一圈会场,话锋一转,“可是,我们个别的干部和党员,当群众放下自家的活不干,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三四天时,工地上却见不到他的人影。他干什么去了?他去外边挣钱了,还说什么等外边的活干完了再上工地。也有个别的干部和党员无所事事,宁肯在家睡觉,或是找人打牌,就是不想去工地干活,去了也是磨洋工,或是没干半个时辰就找借口开溜了。还有个别的干部和党员,一到捐款的时候就躲开了,捐款的热情比一般群众低,金额也比一般群众少,可他的家境不比一般群众差。”他敲了敲桌子,“我还是那句话,做义务工也好,捐款支持公益也好,讲的是一个自愿,我们不强求、不摊派,但作为一个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有思想和觉悟,要有境界和情怀,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更不能落后于普通群众。我敬佩我们的一位老党员,他虽然疾病缠身,还是个贫困户,但他总是能尽到自己的心意。”
红脸和冒汗的人更多了。
“干部是群众选出来的,是个官,又不是个官,就得一心为村上多想事、多干事、多为群众服务,服务好,就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得多为群众着想,少为自己谋利。干部干部,有了困难就得抢先一步,有了好处就得后退一步。党员是先进分子,就得走在前、冲在前、做表率、做榜样。党员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就应该多担当,多奉献。我们的支部就得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我们的每个党员就得是一面旗帜!从今往后,我们每个干部和党员,就得干出个样子来,就得有个样子给人看!给谁看?给群众看,也给自己看!”黄立平深情地看着与会者,“我们陈家桥过去是穷、是落后,但我们得不甘贫穷、不甘落后,得努力改变。这一年多来,我们已经有所改变,但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快。我们一定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把陈家桥变成一个富裕的陈家桥,美丽的陈家桥!”
等掌声平息下来,黄立平说下边请每个人说自己、说支部、说他人,但只说问题、只说不足,然后找原因、挖根源,最后说往后怎么办、怎么干,今晚说不完,明天接着说。
付素清说,这会还真开到了第二天下午,也就这会之后,村支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了,干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口碑更好了。
“2014年以前,村上党员的身份认同感、荣誉感不足,责任担当不强,村民对村级事务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既‘喊不应’也‘跟不上’,既‘要补偿’又在‘旁边看’。自以村级班子换届为契机,把年龄偏大、思想陈旧、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的村干部逐步换了下去,把群众认可的好人、能人、热心人、正派人、威望高的人选入村支两委之后,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付素清边讲解边指着墙上的宣传栏,“支部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共产党员成了村上的‘排头兵’,有了群众从‘喊不应’到‘跟得上’、从‘要补偿’到‘能付出’、从‘旁边看’到‘一起干’、从‘要发展’到‘能自治’、从‘一阵风’到‘一代人’的五个转变,村支部成了‘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支部。”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没有陈家桥的今天,没有村干部和党员的表率就没有陈家桥今天的美丽。”胡章明拉着我的手,“当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有个好支部,那也全靠有个好支书。”

“就要让村上变景区”
那天一早,卢新良开了自家的中巴,不去跑客运,而是接了鸟窝山各家各户的代表去参观村上的美丽屋场。
只见木家湾那曾经被泥沙和垃圾淤积、又黑又臭的池塘现今变得水面开阔,鱼虾清晰可见,岸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那原来又脏又烂的地坪,如今建成了功能多样的文化广场;那些高高低低、各色各样的围墙不见了,户与户之间不再是院墙相隔,而是相通相连;地面不再是污水横流,垃圾乱扔,苍蝇乱飞,垃圾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地方,污水全部从地下管道汇到污水处理中心,而污水处理池却看不到污水,看到的是一片绿植;沥青路或水泥路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无论走到哪家,都是一片祥和……
这一看,看得大家都心动了,纷纷说原来美丽屋场那么好、那么美,真是开了眼界,见了新奇了,鸟窝山也得快点建成美丽屋场才行。
可说归说,一到真正行动起来,各家各户的想法和各人的心思就上来了,问题和矛盾跟着来了。可不,拆围墙就成了一个挡路虎。
听说村上的美丽屋场建设因围墙拆不动而受到影响,杨志强急了,回家跟妻子商量,说大家都在观望,这围墙就他们家带头拆吧。
妻子想着围墙要拆就心疼,不同意拆。
次日上午,趁妻子外出,杨志强迅速喊来挖机,推倒了围墙。妻子回来一看,心痛得直掉眼泪。杨志强安慰她说:“以前围墙里面是小家,现在打开围墙,外面就是我们的大家。再说了,我是党员,这个头就得带,也应该带。”
见杨志强拆了围墙,不少人就说:人家杨志强家的围墙都拆了,我们还等什么呢,快拆了吧,别耽误了美丽屋场建设。于是,在几天之内,鸟窝山的围墙不见了。
杨必悬和周桂香是前后邻居,原本两家关系不错,几年前的一次建设换地引发了矛盾,两人对地界划分各执一词,水火不容,此后两家形同陌路。美丽屋场建设开始后,通往周桂香家的必经之路纳入了改造工程。
这路原来宽不足两米,小车无法通过,计划拓宽到四米以上,可路基边上有一排茶叶树是杨必悬种植的,每年采茶也是一笔收入。

积怨难解,施工受阻。怎么办?组长上门做工作,杨必悬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样,茶树不能挖。村干部上门来了,杨必悬还是不松口。那晚月亮刚从山后升起,黄立平就进了杨必悬的家,一直坐到月亮偏西了还没有走的意思。他知道说也没用,因为要说的前边来做工作的人都说过了,此时应该是无声胜有声。果然头一勾一勾的杨必悬耐不住了,说好了,他知道黄立平是干什么来的,他是个男子汉,就让一步周桂香算了。
第二天,杨必悬移栽了茶叶树。拓宽到了四米的沥青路拉通了,小车开到了周桂香家门口。周桂香说这全靠杨必悬大方,有肚量。于是,两家又和好如初了。
美丽屋场建成后,卢新良无比感慨地说,鸟窝山美丽了,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黄立平说这美丽屋场建设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的行为,改变了人的习惯,改变了人的思想,改变了人的观念。
从楠竹山建成村上第一个美丽屋场之后,陈家桥就尝到了美丽屋场建设的甜头,黄立平就有了要以建设美丽屋场为契机让陈家桥美丽起来,让村上变景区的构想,并摸索出了一条“组织召开屋场会—群众讨论商议—达成统一意愿—积极参与建设—共同管理维护”的美丽屋场建设路径。
在建设美丽屋场中,陈家桥把美丽屋场建设和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结合起来,秉持“尊重自然原生态,保留原汁原味,绝不做形象工程,绝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加快编制村级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着力打造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居住于一体的都市近郊田园休闲综合体,实施交通畅达、山塘整治、屋场建设、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垃圾减量、农田改造、秸秆利用等八大工程。
目前,陈家桥已建成十四个美丽屋场,且各美丽屋场已外延纳入周边散居住户,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
夕阳里,我握着黄立平的手,说在村上走了一圈,无论走到哪儿,都像是走在景区里,整个陈家桥就是一个大景区,而那一个一个的美丽屋场就是一个一个的景点,而且所有的景点都有它们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美丽,每个景点又有它的独到之处,那是它的个性。黄立平欣慰地笑了笑,说这得益于在建设中始终坚持了不搞重复建设,不一个模式,而是一地一策,因地制宜。

“必须壮大集体经济”
桃子青青的,毛茸茸的,已有鸽子蛋那么大,害羞似的躲在枝叶之间。桃树一棵挨着一棵,一畦连着一畦,一眼望不到边。
付素清边走边指点着对我说,这一片水果基地有一千多亩,有的去年已有收入,有的今年才开始挂果,有黄桃、橙子、沃柑等,是村上引进外地投资人合作创办的,产生的收益村上与投资人四六分成,投资人每年还支付相应的土地转让费。这土地转让费和产生的收益一部分留给村上,一部分分给村民。这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说起集体经济,付素清就摇头叹息,说原来村上没有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有的只是背了一身的债务,村民靠种水稻和养猪过日子,人均收入不到一万元。也正因为没有集体经济,村班子也就想做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办不了事,办不成事,自然就少了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上任支书没几天的所见所闻,引发了黄立平一连串的思考:村上为什么会都开不拢?为什么说话老没人听?为什么留不住人?为什么矛盾那么多?他思来想去,认为要改变村上面貌,让村上得到持续发展,让村上美丽起来,让村民共同富裕起来,那必须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
可陈家桥既没有矿产资源可供开采,也没有现成的企业扩大规模,更缺乏引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那靠什么来发展集体经济?
黄立平组织村支两委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充分利用村上现有的土地资源,打造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民宿于一体的都市近郊田园休闲综合体,同时引进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项目,但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项目,哪怕是能给村上和村民带来再大的利益也要拒之村外。
几年下来,村上美了,产业有了,到村上来旅游和参观的人也多了。人气一旺,财气跟着来了。村上那已建成的5家农家乐,2021年的营业总收入就达220多万元。集体经济的壮大和旅游的兴起,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梦想得以实现,给村上新增了各种就业岗位400多个,特别是让那些发展能力不足的家庭及老人、小孩均获得了发展机会。
付素清说,2021年村上实现集体收入16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3.4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将分别增加到200万元和3.6万元以上。
黄立平说,村上发展集体经济既是为了村上,也是为了群众,但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这些年村上坚持不与民争利,产生的集体经济收入总是与群众商量,保持合理的分配与留存比例,分配是让群众分享成果,留存是为了明天更多的分享。
是啊,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靠什么?就得靠产业,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强起来了,农村才有真正的“造血”能力,才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农村才能兴旺,乡村振兴才可持续。

“我们的美要美在哪”
在建设美丽屋场之初,黄立平和村支两委就达成了共识,陈家桥的美不只是把美丽屋场建起来,让村上的山水、田园、道路、庭院美起来,而是要以建设美丽屋场为契机,让人的思想、心灵、行为、语言都美起来,不仅要让群众的物质生活充裕起来,还要让群众的思想观念跟上来,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木家湾美丽屋场建成较早,可建成后无人管护,致使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有人叹息,有人心疼,有人说早知是这样,还不如不建,花了冤枉钱不说,还碍眼碍事的,有损村上的形象,还有人说,这事村上就得负责。
黄立平想,没错,这村上是应该负责,可村上能拿出一笔钱来请人管理吗?不行,没钱啊!又一想,就是有钱也不能请,就得依靠群众的力量,让群众自己来管。在村支两委的会上,他说必须坚定一条,那就是美丽屋场建设没有错,不能停,但要量力而行,有序建设,不仅要建好,而且要管护好,就让群众自己来管,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接着,黄立平组织召开木家湾屋场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出《美丽屋场管理约法三章》,由党员、组长、群众自主对广场、公厕、池塘、绿化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进行认领,自主管理和维护,并张榜公示,让全组群众监督。此举在之后的美丽屋场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不断完善,不仅让村域所有公共设施和绿化有了“贴心管家”,而且为村上节约了环卫、修剪等费用,群众非常认可。
在推进村民民主协商、村民自治共治的同时,陈家桥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倡导讲贡献、讲奉献,讲文明、讲礼貌,爱村上、爱集体,让爱党爱国的感恩心、共促发展的荣誉感深植群众心中,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修建农民文化广场,配齐健身器材和体育用品,引导村民们组建腰鼓队、广场舞队、乡村戏曲社、乡村乐队等,没有了“牌友”,壮大了“舞友”,群众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开展“新风庭院”创建及“共产党员示范户”和“好家风、好儿媳、好少年、好夫妻”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把爱清洁、讲卫生、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纳入其中,提高群众的道德修养,规范群众的行为操守,形成礼让谦和、团结互助、和睦友爱的邻里新关系,呈现出一幅幅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的动人景象。
夜幕降临,广场的灯亮了,亮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四面八方朝广场涌来。
音乐响起,踩着音乐的节拍,男女老少跳着、舞着、哼着、唱着。广场上激情四溢,魅力四射,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海洋。
小谢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杯茶。我问她怎么不上场去“嗨”。她说她今晚是志愿者,是来为村民和游客服务的,又说看着那么多人那么开心,那么快乐,自己也是一种享受,就好像自己也“嗨”了一样。
黄立平笑呵呵走过来,朝广场上舞动的人群扬了扬手,四面看了看,满眼兴奋和憧憬地对我说,陈家桥以“一芯两轴、一廊十景”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已然成型,正以“长沙向西,北纬28度的原生屋场”“陈家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为主题屋场特色,让美丽乡村真正具有乡村气息、时代气息、文化气息,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
在回长沙的路上,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路灯、花木、道路、屋场、果园、农家乐……我想,陈家桥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变得那么美丽,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坚持了党建引领,打造出了一个优秀支部,支部真正成了战斗堡垒,党员真正成了旗帜,而这又因为有了一个好村支书黄立平。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