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神话的千面英雄

曾敏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    | 

曾敏:湖南长沙人,新锐喜剧编剧。多次斩获国家级、省级金奖。主要作品有电视剧《二龙湖爱情故事》《逗吧逗把街》,电影《舞侠少年》《挥舞在南门口的铁勺》,话剧《奶奶忘不了》《树的审判》,小品《婚礼》《新定军山》等。

在时间的长河中,神话时代似乎遥不可及,但艺术家们以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作品编织着现代人类的集体梦想,缔造现代神话。而“科技+文化”,正在开创一个将神话变为现实的新时代。这是时代的挑战,也是英雄的机遇!
前几日,我们采风团一行人走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捕捉那些在科技浪潮中闪耀的星辰。这天我再次踏入这片创新的沃土,决定独自深入一家企业,挖掘科技故事背后的点滴。企业的辉煌成就固然闪耀,但我更在意的,是那些追求卓越的梦想家们的心路历程。
没承想后来我又进行了几场零散的采访,从最初“以写作为目的”的探访,变成了“对创新力量致敬”的旅程……

凌云光的光
每一代人都承受着创新的压力,因而每一代人都有他们面对着的既定的历史材料,他们必须对此做出必要的反应,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
敞亮的办公室里,两排长长的电脑桌旁,坐着两个人,就像一串长长的葡萄藤上,只挂了两颗孤独的葡萄。
一个女生,鹅蛋脸,笑起来很有亲和力;一个大男孩,有着不输偶像明星的帅气,眉宇间神采飞扬。密密麻麻的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鼠标点击声,回荡在空旷的空间里。这里就是凌云光虚拟制播基地,坐落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一个充满创意与梦想的地方。
男孩名叫魏佳欣,00后,是温文尔雅的天秤座男孩。年轻的他,从事着一个比他更朝气蓬勃的职业——动捕师。“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看中国动漫《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被深深吸引了,就选了动画专业。”魏佳欣回忆起自己的初衷。
“我看好国漫的发展,想选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他大方地笑着,说得很坦诚,“可当我上了大学,便发现自己落后了。很多同学高中就有美术功底,我们完全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后来偶然得知动捕师这个新兴职业,它不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我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这是一个朝阳行业,很适合我。”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许多在职业选择上迷茫的年轻人相比,魏佳欣有着超乎寻常的笃定。“我非常感激动捕师这个职业,它给了落后一步的我,重新领先的机会。”
当谈及为何选择加入成立不久的凌云光长沙分公司时,魏佳欣腼腆地笑着说:“这里人少,机会多!在之前的公司,我只能做动捕师,干了两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我觉得自己学不到更多了。但在这里,我能够参与整个业务流程,从客户对接到拍摄制作,再到最终交付,每一个环节都有我成长的机会。”
在23岁的年纪,魏佳欣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理性和通透。我还沉浸在这份感慨中时,他突然起身,兴奋地问我,要不要参观一下他的“战场”。我琢磨片刻才明白,他说的是动捕棚。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并没有告诉他——其实我昨天已经参观过了……
“这200多个摄像头,都是捕捉运动轨迹的。每一个现实中的点,都有一个虚拟世界中的对应点……”大男孩魏佳欣还在激情饱满地介绍着,见我一脸茫然,沮丧地停了下来。
“听起来很抽象吧?大部分人跟你一样不理解这些,连我女朋友也是。”
“那她支持你的工作吗?”我来了好奇心。
“支持啊,非常支持,尤其是她切身体验后……”魏佳欣一脸甜蜜。
“那天,为了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感,我们加班加点测试设备。每一次的新内容,数据都要被重新录入,要重新生成骨骼,然后导出,再附在动漫人物的骨骼上……就类似于皮影戏。驱动皮影动作的棒子,就是我们的骨骼数据点。”
“测试设备时需要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动捕演员,一人操作机器。可我们新公司人少嘛,另一个同事恰巧在忙别的工作,我就只能耗在棚里等她。我记得当时已经大半夜了,我女朋友打电话给我,我就突然想叫她过来帮忙,让我多点时间做实验。”
“她穿上动捕演员的服装后,发现自己竟可以驱动屏幕上的动漫人物,觉得特别神奇。她说就像她的灵魂,附在了一个二次元生物身上一样。那次之后,她对我更理解了,觉得这个职业很高级,发展前景也好。后来我再加班,她也不会有意见了,反而主动来接我!”魏佳欣无比自豪地仰起脸笑着。
这个朝阳职业如一束光,照亮了这个青年的脸庞,还有他的爱情。
“我们公司(总部)是国内最早引入国外动作捕捉技术的,后面自主研发动捕设备,现在已经达到了国外的中上游水平。”前湖南广电资深媒体人、马栏山凌云光虚拟制播基地负责人王学哲说道。
来到凌云光,我的第一个约访人便是王学哲。“我是做媒体的,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是有的。我深知终端决定市场的道理。以前终端是电视,现在终端是手机,但未来呢?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我意识到自己必须革新,要接触最前沿的科技领域。”
王学哲介绍起公司的先进技术。“上古传说中有一个叫离朱的人,能在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而我们凌云光就是现代版的离朱,打造了现代机器的‘离朱之眼’。比如,对于手机的检测,它用5.5秒就能完成88项检测,连0.5微米的缺陷都能发现,相当于一台设备可以完成原来40—50个工人的工作量。”
讲起入驻长沙半年多的成绩,他非常自豪地举了一个案例——国内首部虚拟制片短剧《柒两人生》。“这是我全程跟进虚拟拍摄技术的长沙项目,一经播出,便登上各大热搜榜,上映10天,播放量破2亿,成了抖音开年爆款。”
王总不聊故事,只谈数据,我有点无奈。这多少让我觉得他是个高冷不近人情的人。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第一件,是翌日采访大男孩魏佳欣时听到的细节。
“那时候我就是个技术宅男,对接客户属于零经验。第一次经验就是跟橙煌映画对接《搜神记》。他们对作品要求特别高,来来回回反复沟通,搞得我很不耐烦。
“最后,是王总解决的矛盾。但他没有责怪我,而是亲自跟他们对接,很是耐心。我从他身上懂得了,原来客户对接也是工作中的一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技术环节。从那以后,我就慢慢从纯技术宅男,走向了全能技术人。”
“王总,您面对新技术时遇到过哪些零经验的难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很多啊,《柒两人生》就遇到很多。”
“可以讲讲细节吗?”
“比如一场雨戏,我们大半夜还在犯难,因为棚里不能打湿。最后我想到在上面洒水模拟下雨,在下面用充气泳池接水,才解决了问题。”
“非常有趣!还有吗?”
“有肯定有,但我说不了,不如去采访《柒两人生》的导演。”
“……”
“我们的FZMotion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Unreal实时预演,能大大提高动漫的制作效率。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橙煌映画正在制作的动漫《搜神记》。”说完这句,王学哲突然刹住了车,迅速抄起电话,帮我联系了《搜神记》的导演黄剑。

第一剑客的剑
真正的创造从来就意味着献身——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头,去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去舍弃别人不愿舍弃的安逸,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
——陈祖芬《爱是圆的》
在剑柄之上,镌刻着一只中国神话中的三足金乌,形象栩栩如生、古朴细腻。
这一设计灵感源自《山海经·大荒东经》,而这柄剑便是动漫番剧《搜神记》中的武器之一。
据导演黄剑介绍,这柄剑不仅是主角的武器,也是承载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剧中的元素,都不是随意设计的,不仅要讲究艺术美感,还要讲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整体色调上,我用了敦煌的岩彩,极力彰显动漫的中国色彩。”
黄剑导演坐在电脑前,给我讲述了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搜神记》。话语中,不仅流露出他对这部作品的热爱,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在这部动漫中,人物的头发根根分明、随风而动,连人物皮肤都是有肌理的,我们用的是三维立体特效……每一个细节,我都希望做到极致。”
谈及作品,他一扫之前的淡然,越讲越激动。我注意到书架上摆着的“索隆”(日漫《航海王》里的剑客)手办,耳边响起索隆的名言——我有个野心,就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剑客!
落地窗外的灯光,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这座城市已步入夜色,人们却还不知疲倦。长沙这座“时尚之都”,有娱乐之夜,同样有追梦人的奋斗之夜。
其实初见黄剑,我被他吓了一跳。当时他左眼布满红血丝,满脸疲惫,仍坐下温和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搜神记》,还贷了款。一个月开销就有几百万元。”
“眼睛没啥事,就是用眼过度,毛细血管破裂。”
“穷嘛,只能自己改剧本咯。”黄剑呵呵一笑,转而又认真地说,“我要求比较细,很多地方都要多次修改,干脆就自己改了。”
他很健谈,也敢于自嘲。但当我请他聊更多个人故事时,他住了嘴。他拒绝的原因,竟是他认为我应该以写“凌云光”为主,写他为辅。
“另外,你们同行的一位作者已经采访了我,记了满满3000字的笔记。”
这是我第一次被拒绝,却没有不喜,反而更尊重的人。
——他善良,力争上游却不张扬,成绩卓越依旧踏实努力。更可贵的,是他“看得见”别人的努力,即便是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采访者。
我不满足这次匆匆结束的访谈,再次发信息请求第二次采访。等待整整一下午,他终于回复我,表示很抱歉,实在忙不过来。
从信息中,我得知他白天在外忙碌,晚上还要回公司加班。
于是,我选择晚上到他们公司楼下给他发信息,请求上楼看看他们公司员工加班的状态。并告诉他,我给他带了一瓶缓解眼部疲劳的眼霜。
我赌,他这次不会拒绝我!
我笃定,一个真正真诚的人,不会看不见真诚;一个真正热爱创作的人,不会看不见执着;一个拼尽全力奋斗的人,不会看不见努力。
没多久他便回复了我,两个小时后回公司。
当我看到这个答复时,我知道,这个人物,我可以下笔了。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成功建模。
走进黄剑的办公室时,已是晚上9点。参观完公司,我走进黄导的办公室。作为橙煌映画的高管,他的办公室太过技术流。桌面整洁却不失品位;电容麦悬挂在电脑旁,用于线上会议和做声优;电子手绘板镶嵌在桌面,便于随时捕捉创意灵感;墙上有三块大白板,写着满满的思维导图。每一件设备都透露出他对专业的追求。
他有条不紊地给我展示动漫制作的奥秘——从美术设计到模型构建,从分镜绘制到镜头预演。流程看似简单,实则每一步都烦琐复杂。每一件道具,都如艺术品般被精心雕琢,每一个人物的服饰都深植于历史土壤而有据可考,每一个神兽妖魔的形象都经过团队的细致推敲,每个动作场面都经过无数次反复预演。
他向我透露了他们选择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扎根的原因。他说这里不仅弥漫着浓厚的创业气息,还有政府的有力扶持。但更吸引他们的,是这里汇聚了众多前沿科技企业。与此同时,先进的基础设施,为公司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实质性支撑。
“现代科技的融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大幅缩短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我们和凌云光深度合作,就是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他语气中充满对科技赋能的肯定,“不过科技只能是辅助手段,艺术作品真正的灵魂,还需要我们创作者用心去浇灌。”黄剑一脸认真,骨子里透着艺术创作者独有的纯粹与执着。
最后,当他谈及对即将上线的《搜神记》的期待时,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自信又不过于张扬。“我对作品苛求完美,它在国漫中应该还算是佼佼者。我相信《搜神记》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似是不太满足,他又半开玩笑地补充道:“应该会是爆款!”
完美主义,精致工艺,深沉热爱,坚定执着!在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一个动漫导演的辉煌轨迹,更望见了中国动漫在国际上赢得尊重、熠熠生辉的明天!

结语
在科技的羽翼下,文化才能展翅高飞;在文化的底蕴中,科技才能生根发芽。“文化+科技”,让神话触手可及。
当我走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夜色已深,我的心却亮如白昼。这里有一种精神,如朝阳一般,让人感觉未来有无限希望;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展开翅膀,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未知挑战。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文化+科技”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这里不仅是数字文创经济的沃土,更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孵化器。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激发出无限的创意火花,孕育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不仅是成就的证明,更是对马栏山创业人不懈努力的见证。
这几天的采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和焦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马栏山人勇于挑战、永不止步的斗志让我坚信,不管未来如何,人类终将与新生事物一齐发展前进。
这个距离神话时代十分遥远的现代化繁华大都市,
却造就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神话。
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锐意进取的人,是新时代的千面英雄。
在世界大变革时代,他们正开启,
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英雄之旅。

责任编辑:朱恋淮



关注我们

微信号|长沙文艺

Copyright 2025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赛联网络